星期一, 10月 10, 2011

光影下的色彩-- 李希特的科隆大教堂彩繪玻璃


一場莊嚴隆重的彌撒於德國科隆大教堂(Kölner Dom)舉行,教堂唱詩班指揮與管風琴手共同譜寫新曲,德國最重要的當代藝術家李希特(Gerhard Richter)也給了這座已經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科隆大教堂一份大禮-彩繪玻璃。

時間要回朔到七年前,建築師夏克威娜(Barbara Schock-Werne)擔任教堂的整修工程,她詢問藝術家李希特是否有意願接下教堂走廊南側的玻璃設計,李希特毫不考慮便答應了這個邀請,而且開始抽象繪畫的設計。其實這個構想與教堂執事原來希望描繪聖經故事的初衷不同,李希特卻不願意再依循前人的創作形式,取而代之的是在120平方公尺的玻璃以不同花色組合而成的彩繪。

而李希特的這個創意構思其實還要再回朔更早至1970年代,藝術家曾為他的一件作品命名《4096種顏色》(4096 Farben),畫中僅僅是單純的小色塊排列堆疊,色彩成了作品中唯一的媒材與主題,藝術家成了感性與理性的集成者。

從八百多個玻璃色澤中,李希特選擇了將近100個基本色開始試驗,因為太多色澤透過光線後減低了整件作品的統一性,最終藝術家以72個顏色定調,每塊單色為9.6平方公分,以此主基調安排位置,每種顏色平均出現並精心安排以達到整件玻璃的色彩平衡並能襯托出這座歌德式教堂的莊嚴與華麗。除了玻璃色彩的挑選與配置是一項大工程外,玻璃的材質與質感也透過藝術家與玻璃工廠討論設計,最後完成的作品由11,250塊玻璃組合而成,光線透射後的彩繪玻璃超越傳統聖經故事的說教,也沒有當代藝術深奧難懂的主題,李希特以單純的色彩拼貼與光線的交融成就了這件作品。當光源穿透彩繪玻璃,隨著不同的時間光線變化,教堂內的氛圍也不斷的在改變,觀眾莫不讚嘆。

幾世紀以來藝術家為教堂創作,如今除了宗教的信仰之外,這些藝術品更成就了教堂的藝術價值,最好的例子莫過於義大利的羅馬、佛羅倫斯等地的教堂,米開朗基羅、貝利尼、卡拉瓦喬等人的繪畫雕塑讓巷間的小教堂光芒耀眼。而今李希特也加入了這個行列,當代藝術家在全世界第三大教堂內留下了他的作品,一十之間藝術家將時間的歷史壓縮在教堂裡,古典與現代、宗教與藝術在此相遇。

位於教堂旁的科隆路德維希美術館(Museum Ludwig in Köln)同時展出藝術家為彩繪玻璃所設計的手稿與素描,展出至2008年元月。未能親臨現場的李希特迷或是曾經到過科隆大教堂的遊客也能透過已經出版的畫冊「李希特-機會,科隆教堂彩繪玻璃與4900色彩」(Gerhard Richter – Zufall. Das Kölner DOMFENSTER und 4900 FARBEN)一探究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