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德國前總理柯爾(Helmut Kohl)決定邀請華裔建築師貝聿銘為柏林的歷史博物館(Deutsches Historisches Museum)設計一棟連接舊館舍的新展覽廳時,德國評論界出現許多不同的聲音。但是當整個通透的玻璃建築在今年五月正式開幕後,一片讚嘆之聲取代了原有的疑慮,貝聿銘以在德國接下的第一件設計案為柏林的建築增添光華。
從概念產生到建築完成,前後經歷八年的歲月(1995~2003),德國人稱之為貝氏建築(Peibau)的展覽廳肯定將被寫入廿一世紀的建築史裡。
自1970年代以降,建築界為美術館或博物館所設計的建築逐漸受到重視,展覽的動線從藝術品延伸到建築與空間,成為相輔相成的考慮條件,甚至成為城市的新座標,尤其是法蘭克.蓋瑞為西班牙必爾包所設計的古根漢美術館建築,儼然是該市的象徵。而德國柏林自柏林圍牆倒塌,東西德合併,德國首都遷回柏林後,德國政府幾乎網羅全世界最重要的建築師為柏林市進行整建與改造的工程,柏林是已經變成一座開放式的建築博物館。
繼德國國會大廈、李伯斯金的猶太博物館以及蓋瑞的德意志銀行後,貝聿銘的德國歷史博物館新展覽廳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尤其這棟建築就位在城中區(Mitte),與博物館島僅有一水之隔,同時四周環繞的都是歷史建築,德國歷史博物館以十八世紀興建的巴洛克式軍火庫為主體,座落於菩提樹下大道(Unter den Linden),另一旁則為德國老博物館(Altes Meseum,台北故宮「天子之寶」於此隆重展出)。貝氏建築成為整個區域唯一的一座新建築,同時又必須承載貫穿雙重歷史的任務。首先是建築本身與整個歷史區的相容性,其次則是展覽館的功能性,貝聿銘大膽採用透明的玻璃建築,同時以圓弧的曲線為建築體的架構,大膽地將流線性透明主體植入氣勢磅礡的方形建築群中。貝聿銘在訪問中說道,他所感興趣的不只是建築體,同時如何與周圍環境配合,並從整個社會的政治歷史中找出脈絡,並將「人」如何在其中生活的問題一併考慮,這條思考的架構等於是將時間、空間、與功能同時在一個建築設計案中充分發揮出來。
這棟建築的正式開幕時間選在五月底,記者會當日湧入數百名記者將軍火庫的大廳擠滿,不過我卻早在正式開幕前與貝先生打過照面同時先簡單寒喧了一會兒。雖然已是名聞遐邇的建築師,同一個後生晚輩見面卻沒有一些架子,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仍是一副謙謙君子的中國文人風格。雖然開幕在即,建築工人仍然在做最後的整理,貝聿銘沉靜的看著自己設計完成的建築,一些工人顯然都認識他,雖然語言不通,微笑與手勢就足以表達所有的感情。其實這些工人正告訴他,這棟建築有多麼好,從他們的臉上就可以看到一股與有榮焉的表情。
從舊軍火庫的正門進入,一股森然凜冽的氣息隨之而來,建築本身就富有德意志民族的強悍風格,但是一出正廳進入中庭,一片天光開闊,貝聿銘以透明的玻璃天頂將日光接引進來,通過中庭往前經過手扶梯進入地下一層,連接貝式建築。
這真是一種神奇的經驗!雖然貝聿銘為法國巴黎羅浮宮所設計的金字塔玻璃入口同樣以自然光源將新舊建築融合為一,但是一步一步走在這棟建築內有一種貫穿歷史、貫穿文化的感覺,從軍火庫遊移至新建築就如同走在時間光廊,從過去進入現代;新建築以西方架構為主幹卻處處可見中國園林的優雅姿態,走在新的展覽廳裡是一種自在的心情。
展覽廳的入口位於舊軍火庫南邊、新建築的西面,第一眼望去是三個透明圓柱體堆疊出來的塔型突出物,由外往內看,參觀者拾級而上;由內往外瞧,則是柏林的天空、街道與老建築。貝聿銘表示是刻意如此設計,讓裡外有區別但又互相相屬,從展覽廳裡頭往外看,正是活生生的人生百態;從外頭往裡瞧,人就在歷史裡。
進入建築大廳,光線明亮,挑空的明朗設計,不愧是建築大師印證其「光線與空間的魔術師」之稱的最佳典範。左側一、二樓區隔大廳與展場的牆面以兩個半圓形鏤空軟化牆壁給人的距離感,同時兩個半圓所組合出的圖形有如江南湖畔拱形橋以及其倒影,充滿詩意,放在德國歷史博物館裡卻一點也不覺凸兀,並展現東西融合的協調。
三樓展覽廳展出的主題則是「貝聿銘的美術館建築」(I.M.Pei-Museumsbauten),將歷年來貝聿銘為全世界所設計的美術館建築做一回顧性的介紹。佈展的過程,貝聿銘還親自參與並總是會回過頭問一問我們的感覺。我最記得他站在落地窗前望著陽台上的一株大松柏沉思良久,然後轉過頭戴著滿足的童稚笑顏說喜歡。當天柏林的天空是灰灰的陰暗天,可是展覽廳裡卻是一派明亮。
貝聿銘的美術館建築工程每一個案子都是傑作,其中最受稱道的是美國華盛頓國家畫廊東翼(East Wing,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USA,此建築被譽為美國十大最佳建築之一)、法國巴黎羅浮宮(Grand Louvre, Paris, France)、日本京都Shiga米羅美術館(Miho Museum, Shiga, Japan)以及才正式開幕的德國柏林國家歷史博物館。雖然德國柏林國家歷史博物館才完成,但是仍有兩件值得期待與注意的美術館建築:正在施工中的盧森堡大公美術館(Museé dArt Moderne Grand-Duc Jean, Luxemburg )以及進行規劃中為中東超級富國卡達所設計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Islamic Art, Doha, Katar)。
雖然歷史博物館的舊軍火庫大廳整建工程要持續到2004年年底,但是在一派溫煦的微笑間,貝聿銘早以他的建築貫穿德國的歷史,並帶入另一個新的世紀。
貝聿銘重要建築一覽表
1961~67 美國波爾德,大氣研究中心
1961~68 美國敘拉古,艾佛森美術館
1966~79 美國波士頓,約翰甘迺迪圖書館
1968~78 美國華盛頓,國家畫廊東翼
1977~81 美國波士頓,波士頓美術館西翼
1979~82 中國北京,釣魚台賓館
1982~89 美國達拉斯,梅爾森交響中心
1982~90 中國香港,中國銀行大樓
1983~89 法國巴黎,羅浮宮第一期工程
1988~93 法國巴黎,羅浮宮金字塔入口與新大廳
1987~95 美國克利夫蘭,搖滾名人堂與博物館
1991~97 日本京都,米羅美術館
1995~2003 德國柏林,國家歷史博物館新展覽廳
1995~ 盧森堡,盧森堡大公美術館
1999~ 卡達德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