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7月 26, 2004

國際攝影之家的新願景-德國漢堡國際攝影之家堤壩之門展覽館館長佛雷克博士

位於德國漢堡的國際攝影之家──堤壩之門展覽館(Internationale Haus der Photographie,Deichtorhallen Hamburg)的兩棟大型建築為1960年代開始漢堡的果菜花卉集散中心,由於地點正位於易北河(Elbe)岸,漢堡港口對外聯繫的起點,因此這個地區就被稱為堤壩之門,這也是此展覽館的名稱由來。

漢堡不僅是世界第二大國際運輸港口,更是德國平面傳播媒體中心(電子傳播媒體中心位於科隆)。《明鏡週刊》(Der Spiegel)、《時代週報》(Die Zeit)、《G&J》集團都將總部在漢堡,港口旁自成一個媒體建築群,同時構築了漢堡獨一無二的閱讀氣氛。漢堡的藝術展覽雖不若柏林的豐富多元,卻更精緻明確的突顯出典型德國人的品味與喜好。在此媒體中心不斷有攝影記者的作品展出,近幾年私人畫廊也多以攝影為經營的主要藝術媒材。漢堡,儼然成為德國的攝影藝術重鎮。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堤壩之門展覽館自去年(2003)十月份起正式改組,將未來藝術推廣的工作聚焦於攝影藝術這一個新近竄起的熱門藝術類別。

與堤壩之門展覽館館長佛雷克博士(Dr. Robert Fleck)的訪談是一個愉快的過程。

問:
可否請您談一談堤壩之門展覽館的成立過程與主要的目標?

佛雷克:
堤壩之門展覽館正式成立於1989年,在這十五年的過程中經由大家的精心策劃與努力,我們可以驕傲的說展覽館是德國十大最有影響力的當代國際藝術中心之一。自2003年十月開始,我們朝向兩個新的工作方向:首先是成立全德國第一座專門以攝影為展覽重心的展覽館,而主要的支持者為頗有盛名的收藏家均德拉赫教授(Prof. Gundlach),他同時也擔任國際攝影藝術之家的創始主席職為到2005年為止;第二個目標是今後只專注於當代藝術的發展、推廣、與展覽。

問:
為什麼將展覽館定位在攝影藝術的展覽?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嗎?

佛雷克:
我可以再清楚的說明一下。攝影藝術之家於去年正式成立,同時纳入堤壩之門展覽館的兩個經營的重點之一,如前所說,另一個目標是僅針對當代藝術的介紹。主要的原因是漢堡是政府希望將均德拉赫教授的收藏有系統整理並展出,均德拉赫教授是目前世界上極為重要的藝術家攝影與流行攝影收藏家,這些收藏極有價值,同時在此之前德國境內並沒有任何的國際攝影藝術中心的成立,因此在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下,我們決定以攝影為主要的展覽項目之一。

不可忽略的是,攝影已經逐漸成為當代藝術家主要的創作媒體之一,既然我們的目標是在當代藝術,能夠包容攝影在此的廣度與深度,同時塑造出不同媒材的對話空間。

問:
您如何定位堤壩之門展覽館的角色?您希望展覽館如何清楚的有別於其他藝術展覽空間?

佛雷克:
堤壩之門展覽館的建築本身以及環境就是一個最大的特色。作為當代藝術展覽中心,我們擁有絕佳的場地與空間,兩間大的建築體分別為2000平方公尺與4000平方公尺,地面與屋頂距離23公尺高,室內完全沒有廊柱阻礙視覺。對藝術家來說,如何將作品等量地在展覽廳中展出就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目前至少沒有一個展覽廳位於如此絕佳的地理環境與建築優勢。將展覽與經營目標放在攝影與當代藝術在德國也是創舉。將來我們的目標是國際化的攝影藝術展覽中心。

問:
展覽館的經費來源如何?有無困難之處?(此問題有些敏感,佛雷克實問虛答)

佛雷克:
館方經費一半來自漢堡州與市政府,另一半則由其他來源支助,大部分都是長期的經費預算,所以在經營上少了許多的壓力與問題。當今全球的展覽館應該都是類似的情況。

問:
所以在預算與經費的充足運用下,更可以努力的往目標衝刺?(這個情況如果讓柏林的美術館與博物館聽到了,恐怕館方人員都會路出欣羨的表情,因為柏林市早已宣布破產,文化藝術經費拮据眾所皆知)

佛雷克:
至少我們沒有這方面的問題。

問:
就您的觀點,成功經營一個美術館的關鍵在哪裡?

佛雷克:
我們不純粹是一個「博物館」(Museum),而是當代藝術與攝影的展覽之家,同時擁有一批最珍貴的視覺藝術家與時尚攝影家的攝影作品收藏。我個人認為策展人的主要使命是盡全力與藝術家緊密的配合與全方位的思考,將他們對視覺藝術美學與當代創作脈動的敏感傳遞給前來參觀的民眾以及社會大眾。堤壩之門展覽館提供了獨一無二的展覽空間,藝術家可以藉此環境自由的發揮並找尋作品與空間最完美的結合,藝術家的創作態度與作品內涵都可能影響觀眾對展覽的觀感。

這也就是我要強調的,策展人的角色在今日展覽重要的地位不在於只是要論述自己的觀點,而是要成為藝術家與大眾之間的橋樑,策展人應該能夠以不同的方式吸引更多觀眾對展覽的青睞,並吸引他們走進展覽館,深入了解當代藝術與攝影,同時應該是藝術家的協助者,盡力促成藝術家夢想的實現,並將理想現實化為最高的審美境界。

展覽的內容與品質是美術館成功的最主要關鍵。

問:
您如何將堤壩之門展覽館帶往國際化的目標?您的經營策略為何?

佛雷克:
我們已經有了先天的優勢,接下來是如何策劃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展覽,如何吸引更多觀眾的關注與藝術界的認同。同時也要不斷加強與國外的聯繫,而不是謹守在自己的港灣裡。

從去年轉型之後的展覽,《Corpus Christi》、《The Vlear Vision》、即將開展的《Martin Parr》、《Anri Sala》以及未來的《Jiri George Dokoupil》、《Die Kunst des Spiegel》觀眾大概可以看到我們的企圖心與爆發力。

與國際接軌不是純粹將藝術家作品從國外搬過來展覽,而是經過我們的策劃與宣傳,相同的作品自然在不同的情境中產生新的意義。同時配合展覽舉辦導覽、相關藝術課程導讀,與電影院配合播放與藝術家或作品有關的影片,將效益往館外擴散,逐漸我們可以看到效果。2005年兩個展覽館的「南館」(Südhalle)將成為更生活化的美術欣賞中心。

同時我們也要有能力向外推銷自己的實力,吸引藝術家前來展覽,還有增加與更多其他美術館合作與交流的機會才能將國際知名度打響。

 
 訪談匆促,果然館長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他的下一個行程是美國的芝加哥。打包好的行李已經等著他一起上路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