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7月 26, 2004

數位藝術的網路化與國際經營方針──專訪DAM館長黎瑟先生

首先注意到這個名字DAM,讓人忍不住好奇想一探究竟。畫廊門口大大的招牌「DAM Museum」,卻只是一個座落在柏林城中區許多畫廊的一個角落,一點都不起眼。可是許多人卻慕名而來,你或許想不到參觀者來自巴黎、紐約、或是倫敦,他們不純粹只是一般到柏林來的觀光客,有些是藝術家,還有一些專門研究數位藝術的學者或是收藏家。

DAM其實是Digital Art Museum的簡稱,創辦者黎瑟(Wolf Lieser)看來應該是四十多歲很有經驗的畫廊經營者,卻在幾年前決心放棄在紐約與倫敦的畫廊生意(當然他承認一部分原因是場地租金太高無法負荷),另起爐灶,沒想到開啟了另一個春天,由柏林整地出發,再度進軍國際化市場,同時還懷抱為藝術貢獻理想。

DAM其實是一個完全反向操作的例子。畫廊不過是網路所衍生出來的附屬空間,因應參觀者的要求以及收藏家實際造訪的方便。訪談過程中就有慕名而來的收藏家詢問數位藝術作品與價格,黎瑟說,他有點驚訝網路的神奇與驚人傳播能力,許多人都是經由此認識了DAM。

問:
DAM是一個非常具有創意且理想性的網路與空間結合的展覽呈現方式,您的原始概念從何而來?是什麼促使您開始DAM的經營工作?

黎瑟:
計畫的產生要回溯到1998年,當時還沒有任何一個研究機構真正關心當代藝術中數位藝術創作的走向與發展,更沒有健全的市場提供藝術家發展的空間與出售作品的機會。

這是我經營畫廊幾年來的感觸,觀察到數位藝術的多元與有趣性,同時希望開始做一些不同的事,不純粹是商業的交易應該還具備更多資料的提供以及教育的功能。或許可以經由這樣的機會讓更多人認識了解數位藝術的本質與其中的豐富性。

問:
為什麼您當初只想要專注在數位藝術的領域?

黎瑟:
如同我之前說過的是一個開端。年輕人生活在電腦的世代,電腦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資訊提供者與交流的工具,藝術的形式也在此產生許多的質變,許多藝術家也開始投入數位藝術純粹簡潔的形式,以及充滿觀念性與美學性的可能。 電腦成為一個工具,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與文明,當然也影響了藝術的發展。我們的理念也同時提供在網頁中提供漫遊者參考。我們所要提供的數位藝術品也希望多一點人味,不純粹是冰冷而毫無生命的圖像而已。

我覺得這是一個全新,還沒有人嘗試的領域,我要帶出一個新的觀點與視野,這對藝術欣賞大眾以及研究單位或收藏家而言都是必要的。
.
問:
可否請您說明一下DAM的組織架構?有哪些機構在世界各地與DAM有聯繫或合作關係?

黎瑟:
整個組織架構可以分為兩個部分──
非商業性的網路空間Website,虛擬式的美術館,由位於倫敦以及柏林的兩組工作人員負責內容的設計與充實。主要的贊助單位為倫敦大都會大學(London Metropolitan University)以及一些私人贊助者。
第二個部分是經由Website所發展出來的實體展示空間,由DAM網路主導,以畫廊經營的模式展出藝術家的數位藝術作品,目前第一個空間位於德國柏林,第二個空間將設在英國倫敦,然後是美國紐約。由這幾個實體空間的經營收入支持網頁的發展與資訊的完備。

問:
所以主體是Website而非畫廊或展覽館?

黎瑟:
是的。原來只是一個理想,沒想到比預期來得好,展覽場地有如傳統美術館的紀念品店,像是附屬衍生的商品販售,不同的是展覽空間裡所呈現的就是美術館的展覽方式,我們在此能提供的是實際的藝術品欣賞與收藏。網頁裡的資料豐富齊全,從數位藝術的發展歷史、重要開創藝術家介紹以及論文閱讀,還有我們不斷發覺的藝術家作品。如果反應良好,藝術家的作品就會在展覽廳展出。

問:
藝術家的邀請與作品的挑選是否有一個健全的機制與程序?

黎瑟:
DAM底下設有諮詢委員會,除了我本身是總召集人之外,我們邀請了德國、美國、英國、巴西等地專門研究數位藝術的大學教授參與,提出藝術家名單,同時也特別關心新近的年輕藝術家作品。

問:
他們也同時是贊助者的角色嗎?

黎瑟:
DAM的另外一個組織系統是贊助者與協助單位,他們與諮詢委員會的工作不同,並不介入專業領域的工作。

問:
許多人還是有疑問,什麼是數位藝術?只要是經由電子媒體為工具所創作的藝術品都會是DAM所涵蓋的範圍嗎?或者是有更明確的界定?

黎瑟:
基本上是經由電腦程式,經由數位效果所產生的影像才被界定為數位藝術,攝影與錄影藝術都不在我們的專注範圍之內。前一檔剛結束的奧地利藝術家作品,出乎意料受歡迎,這不過是她的第一次展出,所有的風景都是經由電腦完成,而不是經由攝影機所錄下的實景,可是影像的單純潔靜與氣氛感染了許多人。

問:
從網路上的資料以及您所描述的情形,雖然DAM一起步就跨越國際,但似乎只將腳步放在歐美等地,為什麼沒有任何亞洲的藝術家或研究資料?

黎瑟:
這也是我的疑惑。一方面是我們起步沒有多久,另一方面是缺乏有效的管道去了解,同時亞洲人好像對數位藝術的收藏還是再遲疑觀望的階段。

問:
台灣的情形或許是一個例子。進入才由台灣美術館舉辦了「漫遊者」數位藝術專題研討與展覽,其實官方與民間都有意識到數位藝術的重要性,所以我們才會有如此大型的活動,或許有機會您可以到台灣看一看。

當然這與民族性有很大的關係,一般人還是相信雙手所創造出來的實際,而不是經由一部機器所產生的效果,這通常還是在實用的範疇裡,至於跳脫到藝術的欣賞層面當然也需要時間。

黎瑟:
我想或許真的可以從亞洲人的哲學思考來探討這個問題。

問:
ZKM應該是在台灣最被熟悉的媒體藝術研究中心與網路資料庫,您如何來與其區別?

黎瑟:
我們只專心數位藝術並不包括其他的電子媒體,同時我們有完全自主權,不會因為預算的限制只能在五年或十年內的時間收集資料。還有其他大學研究單位,一個月就可以架設出完整的網站,但是持續的耕耘還是比較重要。

問:
經營數位藝術網站與展覽館的有什麼優、缺點呢?

黎瑟:
優點是它是全新且獨一無二的嘗試,畫廊是虛擬中的實境,而真實的展覽空間就不需那麼的大,但是卻完全有美術館的規模與效果,當然這與一般美術館的經營方式與策略完全背道而馳,可是我們卻樂在其中,而且效果出奇的好。

缺點大概是一些奇異的眼光,有些人反應不過來真正的主體是網路,展覽館是附屬的角色。然後他們產生混淆,對數位藝術更覺得莫測高深。但是社會在變,為什麼我們不能接受藝術的呈現方式也有改變的可能?(完)

DAM網址:www.DAM.org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