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8月 20, 2011

Art and Design 藝術沙龍 跨界設計


藝術不僅是用雙眼觀看、雙耳傾聽,甚至漸漸的越來越多的作品可以雙手去觸摸、以身體去體驗。日常生活中需要的設計美感不再只是奢華,而是漸漸成為潮流。藝術生活貼近人們的距離,巴塞爾藝術博覽會期間也可看出這樣的趨勢。

邁入第六個年頭的邁阿密/巴塞爾設計博覽會所聚焦的即是家居生活中最需要的傢飾設計,來自全世界的畫廊也以經營設計為主,跳脫過往畫廊專營視覺藝術的印象,從設計界的大師到建築界的巨人都在設計名錄中,建築師哈蒂的桌椅設計維持了她一貫的流動線條與冷峻;也有畫廊邀請視覺藝術家設計舞台劇場,這些創作計劃在表演結束後都成了獨一無二的傢飾品,但是不僅可供欣賞也有實用價值。博覽會開幕當晚不僅收藏家捧場,連流行設計界的巨星Jil Sander與超級名模Naomi Campbell都在6000名賓客之列。設計博覽會逐漸成熟,同時培養了一批從視覺藝術界而來的收藏群。

回過頭觀察巴塞爾藝術博覽會,畫廊展區也開始出現視覺藝術家的跨界之作。卡波爾(Anish Kapoor)的創作不僅是公共藝術,甚至與建築界開始合作;今年威尼斯雙年展獲得最佳潛力年輕藝術家獎的哈隆•米爾薩(Haroon Mirza)2011年新作,利用舊的桌椅、收音機、唱盤所組合的裝置,不但像一架小型風琴,同時也真正發出有趣的節奏與音響。所謂的藝術貼近生活不是一種精神的滿足與口號,其實也是真正的實踐。

藝博會所策劃的系列座談與發表活動,2011年第一次邀請來自台灣的藝術空間MOT/ARTS忠泰生活開發於現場發表今年的視覺與建築藝術跨界合作案,由中國大陸藝術家展望與荷蘭鹿特丹建築團隊MVRDV所合作的「城市烏有園」(Urban Arcadia)計劃,透過中國的假山造景文人思維與荷蘭垂直村落的前衛概念產生撞擊,激盪出新的火花。《假山疊塢》以「垂直村落」計劃的二十四個如積木造形的建築元素,透過藝術家展望對中國園林山水的哲學思維詮釋,產生新的桃花園。

藝術家展望也親自到達現場提出藝術家對東方建築設計的哲學與美學觀。中國人的美學從自然出發,一草一木、高山流水、岩石沙粒都是一個微觀的世界。透過觀察與體會,中國藝術家所領略的是從自然出發、取法自然的創作美學態度,迥異於西方的思考模式。他觀察到西方人的創作與設計多是在與自然相抗衡,並且挑戰自然的極限。

「垂直村落」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MVRDV的計劃在東方人眼中是瘋狂的;展望的自然造景觀卻被認為無法實際成為建案,頂多只是模形計劃的理想。展望還不死心的拿著完成的《假山疊塢》詢問中國建築界人士,獲得的答案是:應該是一個可以實施的計劃,並且建構出來。挑戰自然者面對山水以阻擋來建構計劃;師法自然者卻以柔性的迂迴,納山水於創作之中。

可惜MVRDV未能到現場與展望對話,否則兩方面對同一個主題的截然不同思維方向應該可以激起東西方美學辯證的火花,現場觀眾應該也會更了解展望亟欲將中國美學觀念清楚表達的企圖心。

美中不足的是現場少了限量作品《假山疊塢》的亮相,縱然透過投射影片與圖像觀眾可以想像計劃的最後成型,但是少了親眼目睹與雙手的碰觸,還是如隔靴搔癢抓不到真正的重點。未來的發表會上若能在博覽會同時參加「藝術宣言」或「藝術首展」單元,西方觀眾對於藝術家所談論的園林自然哲學觀以及完成的計劃作品了解與欣賞絕對會收到更多的迴響。

穿插在五天博覽會期間的座談與討論,僅有兩個來自亞洲的邀請,但是僅有這場發表會具有東西方對話的文化交流。透過策展人楊心一與忠泰生活開發羅烈琦的介紹,觀眾對台北的某部分建築特色與城市景觀也有了新的印象。

會後藝術家展望還是熱切的表示這個計劃對他而言只是階段性的完成,不是全面性的總結。他的創作構思裡,這個計劃應該被實踐出來,雕塑的完成僅僅是計劃完成的第一個步驟。他談著談著眼中突然發出光芒,想像捧在手中的模形成為建築的園林山水。人,其實是可以穿梭在其中優遊甚至是可以在裡頭居住的。中國人的三思而後行反而阻礙了新創作的可能,冒險其實也一直不是東方人的強項,鄭和下西洋的海上冒險對照哥倫布的發現新大陸,東方人其實可以更開闊的探索未知。

再回到設計藝術博覽會的觀察,現場展出已故藝術家與設計師哈瑞•貝爾托亞(Harry Bertoia)的大型音樂性雕塑《雙簧》(Double Gong)。藝術家的大尺寸設計都是委託計劃案,因此都已被典藏並展示於公共空間,這件1976年為挪威貝爾根克雷格音樂廳(Grieg Concert Hall, Bergen Norway)設計的作品,兩年後設計師去世與諸多因素,2000年作品被紐約畫廊購得,成為藝術家唯一在私人手中的作品。

哈瑞•貝爾托亞以線條座椅設計聞名於世,但是自1950年代起他更鍾情於聲音雕塑的創作,設計之外這批作品更顯示了設計師的藝術才華。看來藝術家總是在尋求藝術表現的新可能,像是永不止息的夢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