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8月 08, 2011

Berlin—Open City 開放的博物館—德國柏林


德國導演溫德斯(Wim Wenders)的1987年電影《柏林天空下》(Der Himmel über Berlin),英文片名慾望之翼Wings of Desire)描述兩位已經在柏林居住超過千年的天使戴米爾(Damiel)與卡希爾(Cassiel),他們可以聽見人們內心的感受看盡人間事,可是他們卻沒有嗅覺與觸覺、無法感受溫度與味道,面對柏林的戰亂悲苦,天使卻只能袖手旁觀,最後戴米爾決定落入凡塵感受愛情,享受短暫的片刻,影片中呈現了冷戰時代柏林的糾結與美好;2003年的黑色幽默喜劇《再見列寧》(Good bye, Lenin!)從一個家庭的角度描繪柏林圍牆倒塌,東西柏林統一的平民生活在渴望與懷念之間的質疑,觀眾也隨著影片裡主角的情緒經歷了社會劇變的心情轉折。

二十年過去,柏林成為一座開放的博物館。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以低於巴黎、紐約、倫敦的租金擁有空曠的大坪數工作室,新的私人畫廊接連開放,美術館展出前衛作品;各國紛紛邀請自家最有名的建築師興建大使館、德國中央政府從波昂搬回到柏林,一切在現代化當代畫的同時,柏林還存在許多歷史性的遺跡,成為歷史的見證。柏林這個城市就如同一座不斷變化的城市博物館,展現也承載了新的文化藝術與記憶。

@柏林的歷史之旅@

走訪柏林的歷史當然要從柏林圍牆(Berliner Mauer)開始。194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被英、法、美、蘇四國分割,柏林圍牆則在1961年被蘇聯逐起,防止東德人民逃往西方。西柏林當時處在蘇聯共黨的統治土地上猶如一座民主的孤島,1987年美國總統雷根(Ronald Wilson Reagan)在布蘭登堡城門(Brandenburger Tor)前的圍牆發表演說,呼籲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拍掉圍牆,因為東德中央政治局對蘇聯方面放鬆東德人民旅遊的限制誤解為即將開放柏林圍牆,整個東柏林突然陷入興奮無法控制的狀態,萬人開始爬上圍牆並試圖拆解,局勢一發不可收拾,從此再次改寫了德國與世界的歷史。

柏林圍牆如今還留有一長段在東城車站(Ostbahnhof)外,但是在市中心也留有一段,並且露天展示希特勒時代對猶太人迫害的歷史資料以及紐倫堡大審判的圖片。查理崗哨檢查站(Checkpoint Charlie)是當年美軍與蘇聯軍隊在東西柏林交界的檢查崗哨,此處有一座博物館,同時也匯聚許多當代藝術畫廊。但是真正要閱讀以及緬懷柏林圍牆的過去歷史還是要親自走一趟北城車站(Nordbahnhof)附近的柏林圍牆紀念館(Gedenkstätte Berliner Mauer),附近還留有圍牆與猶太墓園,參觀者也可以登塔體驗從西柏林眺望東柏林的情景。

猶太裔的波蘭建築師李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2003年2月獲選為紐約世貿中心重建案的總體規畫建築師)所設計的柏林猶太博物館(Jüdisches Museum Berlin)展出猶太人兩千年來的歷史,但是建築物本身的強烈意象成為一座介於建築與雕塑的裝置藝術,猶如迷宮的陰暗通道、狹閉的空間、冷調傾斜的建築在在強化了猶太人的歷史悲劇。而在布蘭登堡附近的歐洲猶太人受難紀念碑(Denkmal für die ermordeten Juden Europas)由美國建築師彼得艾森曼(Peter Eisenman)所設計,此地原來是希特勒德國政府大臣官邸,2005年正式開放。

雖然兩德早以統一,東柏林只成為一個歷史名詞,或許是電影《再見列寧》的影響,也或許是柏林長期以來的經濟困頓,東德的事物卻成為一股收藏熱潮,柏林甚至出現了東德博物館(DDR Museum),博物館裡重新呈現東德生活型態與各種用品,走進博物館彷如一趟時光之旅。

@柏林的建築之旅@

自從柏林圍牆倒塌,德國中央政府遷回柏林,各國大使館也在柏林重新設館,商業中心林立,整個城市變成建築師的大競技場,對當代建築設計有興趣的建築迷,柏林舊式一座最大的建築博物館。

德國國會大廈(Reichstag)從德意志帝國到威瑪共和國時期都是帝國議會的中心,但是建築本身的設計到完工困難重重,沒想到1933年竟又發生縱火案,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又遭盟軍轟炸,兩德分裂時成為一棟廢墟。一直到東西德統一,聯邦議會投票決定首都遷往柏林,普立茲克建築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大師諾曼佛斯特(Norman Foster)擊敗諸多對手獲得招標改建工程。改建前包紮裝置大師克利斯多與珍妮克勞德夫婦(Christo and Jeanne-Claude)於1995年終於實現了二十多年的計畫將國會大會完全的包裹起來,當年吸引了五百萬的參觀人潮也成為世界矚目的藝術行動。1999年改建工程結束,至今以超過兩千萬的參觀人數,玻璃圓頂被德國人戲稱為牡蠣殼,玻璃屋頂的設計早已經考慮到生態學以及能源問題,結合太陽能與通風系統成為當代建築典範之ㄧ。國會大廈內更收藏包括波伊斯(Joseph Beuys)、里希特(Gerhard Richter)、波爾克(Sigmar Polke)、巴澤利茲(Georg Baselitz)等德國當代藝術大師的作品。從德國國會大廈遠眺的正對面則是總理大廈(Bundeskanzleramt),大門中庭前有西班牙雕塑大師契里達(Eduardo Chillida)的作品。德國諸多中央部會都集中在此,每年八月的一個週末開放給所有民眾參觀。

每年二月當大雪還在紛飛之際,國際級大明星已經來到柏林參加世界三大影展之ㄧ的柏林影展(Berlinale),會場與電影放映中心都集中在曾經是一片荒蕪的東西柏林交界處,如今波茲坦廣場(Potsdamer Platz)已經是最新建築的匯聚所,許多電影的世界首映選擇在此,柏林愛樂交響樂團的演奏廳也在幾步之遙。波茲坦廣場曾是歐洲最大的城市興建計畫案,招標公告後吸引了全世界的大師級建築師參與,因此德國政府不得不將計畫案分割幾個區塊避免壟斷。由義大利建築師皮亞諾(Renzo Piano)規劃新的建築區,曾經設計巴黎龐畢度中心的里察羅傑斯(Richard Rogers)設計了戴姆勒中心(Daimler complex)、另有其他建築師還包括日本的磯崎新(Arata Isozaki)、設計Mercedes-Benz博物館的柯爾貝克(Christoph Kohlbecker)、德國的柯爾霍夫(Hans Kollhoff)、慕尼黑的勞勃與沃爾建築事務所(Ulrike Lauber and Wolfram Wöhr)、1996年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莫尼歐(José Rafael Moneo)共同打造出新的柏林風景,此處也成為重要的商業活動中心。像極了未來世界科技世界的新力中心(Sony Center)廣場上有電影院、咖啡廳、還有一間啤酒廠,白啤酒可以加上不同水果果汁飲用堪稱一絕,有時還會碰上會說中文的德國服務生。

建築迷旅遊柏林還有一條私房推薦路線:各國大使館建築之旅。任何國家以及任何城市都沒有像柏林一樣各國的大使館建築好像是競賽大比拼。布蘭登堡城門前的巴黎廣場(Pariser Platz)兩邊分別有約德(Moore Ruble Yudell)設計的美國與1994年獲普立茲克建築獎的波爾特贊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設計的法國大使館,沿著菩提樹下大道(Unter den Linden)往東走可以看見像積木堆疊起來的英國大使館由曾經參與設計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的威爾弗德聯合事務所(Michael Wilford and Partners)設計;俄國大使館沿用舊皇宮但也經過建築師李伯斯金的改建;荷蘭大使館則請到了庫哈斯(Rem Koolhaas)的OMA建築事務所設計,這棟建築更獲得2005年歐洲當代建築獎(The European Union Prize for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聚集最多大使館的區域則位於前皇家狩獵園,如今是柏林市中心的最大綠地公園提爾公園(Tiergarten)內。墨西哥大使館正面猶如一扇打開的扇面,被譽為是最美的大使館建築之ㄧ;斯堪地納維亞四國丹麥、挪威、瑞典、芬蘭以及冰島聯合各自的建築師群體打造北國大使館是個全新的外交建築概念,綠色的外觀窗簾扇面可以因應日照調整開啟的角度;沙烏地阿拉伯大使館的牆面則使用大量的伊斯蘭圖騰與花紋具有異國情調;瑞士大使館像極了一個大方塊;園區內還有義大利、日本、印度、葡萄牙、希臘、西班牙等國家的大使館,在柏林旅遊租一台腳踏車非常方便,如此就可以背著相機捕捉最不一樣的大使館建築之旅景致。

@柏林的博物館之旅@

柏林的博物館島(Museumsinsel)位於市中心,被流經城市的施普瑞河(Spree)與運河圍繞成猶如獨立的小島,199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博物館島上共有五座博物館:老博物館(Alte Museum)、新博物館(Neue Museum)、佩加蒙博物館(Pergamonmuseum)、老國家畫廊(Alten Nationalgalerie)、以及博德博物館(Bode-Museum),每座博物館不論建築或是收藏都各具特色且有歷史與藝術的價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中國珍寶也曾經在老博物館轟動推出;佩加蒙博物館有古希臘與羅馬的雕塑,雄偉的佩加蒙祭壇、古希臘城邦米利都(Miletus)的市場大門、和世界四大文明發源之ㄧ的巴比倫(Babylon)遊行大街伊絲塔大門(Ishtar Gate)等考古收藏更是聞名於世;新博物館的埃及博物館和莎草紙展覽精采絕倫,尤其是的古埃及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的妻子奈費爾提蒂半身像更是鎮館之寶。

博物館島旁的柏林大教堂(Berliner Dom)是華麗壯觀的義大利文藝復興式教堂,是德意志帝國歷史文化與政治的中心,內有帝王陵寢以及全德國最大的管風琴,顯赫宏偉;相對於柏林大教堂的博物館島另一邊則有由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為歷史博物館(Deutsches Historisches Museum)設計的新館與入口,充滿中西合璧的新建築精神。

新國家畫廊(Neue Nationalgalerie)位於波茲坦街上,距離波茲坦廣場不遠,是建築師密斯范德羅(Ludwig Mies van der Rohe)現代主義建築的經典設計,美術館展出現代與當代藝術,是學建築者與愛好當代藝術者旅遊柏林必到的朝聖之地。包浩斯檔案博物館(Das Bauhaus-Archiv/Museum für Gestaltung in Berlin)展出深遠影響藝術設計界的包浩斯學院設計與檔案資料,離開博物館前也可以買些包浩斯設計做紀念。

漢堡車站當代美術館(Hamburger Bahnhof - Museum für Gegenwart)是當代藝術的展出中心,最近剛結束的一場展覽是比利時藝術家霍勒(Carsten Höller)的《索瑪》(Soma)展,他將活生生的麋鹿放到美術館裡生活,觀眾還可以將美術館當作旅館訂房,展覽期間每晚一千歐元的美術館之夜竟然供不應求,這樣新奇古怪的展覽在柏林屢見不鮮,觀眾對於新鮮的事物接受度高,這也讓柏林更成為當代藝術的中心。

德國表現主義於二十世紀藝術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慕尼黑的連巴赫美術館有藍騎士收藏,柏林郊區的橋派美術館(Brücke-Museum Berlin)則是表現主義的另一個重要團體,對於德國表現主義心嚮往者豈能錯過。

@柏林的文化創意之旅@

柏林的迷人之處不在奢華的生活型態,而是處處充滿驚喜的創意與文化歷史氣息。特別是城中區(Mitte)與普蓮茲老貝爾區(Prenzlauer Berg)曾經是破敗的灰色地區,如今已經轉型為最有活力的新中產階級生活圈。每條路旁巷弄都有個性化的設計商店,有些藝術家就在展示區的後方工作,從手飾、衣服、鞋子、帽子到不同的生活用品或裝飾,僅此一家別無分號。

來自世界各地的美食與咖啡館、酒吧,從早上一直到午夜各有不同的風情。柏林,一座古老的城市,卻在二十一世紀成為最有活力的新都會,走一趟柏林將會是最充實的人文之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