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8月 29, 2011

Fashion, Design and Art 設計時尚與生活藝術


近幾年流行時尚設計大行其道,媒體與名人推波助瀾成了最佳的宣傳,但是仔細推敲時代的推移其實也是有機可循。過去物質缺乏、經濟蕭條的時代,人們重視的是實用價值;如今世代轉移,除了實用之外,我們也開始追求生活的品味,這也代表了新時代生活的特色。以往的美術館或博物館都以繪畫、雕塑或者其他視覺藝術創作為主,其實我們也發現還有許多不同的博物館產生,家飾設計、流行時尚、香水、鑽石博物館展現了新的創意與生活。

傢飾設計博物館

位於德國、法國與瑞士三國交界的德國小鎮威爾(Weil am Rhein)臨近萊茵河因此得名,居民不到三萬人卻有個全世界聞名的維特拉設計博物館(Vitra Design Museum)。先不談收藏與展覽,光是整個園區的幾棟建築都由大名鼎鼎的建築師群設計就絕對值得前往參觀:設計製造工廠廠房的建築師有西薩(Alvaro Siza)、葛林修(Nicholas Grimshaw)、蓋瑞(Frank Gehry)、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的建築事務所(SANAA);消防建築由哈蒂(Zaha Hadi)設計;會議廳是安藤忠雄(Tadao Ando)的傑作;今年6月完工開放的博物館消費中心新建築則是由北京奧運國家體育場與慕尼黑足球場建築師赫爾佐格與德梅隆(Herzog & de Meuron)所設計完成。這些建築師不僅國際知名,多位更榮獲普立茲建築獎的榮譽肯定,維特拉設計博物館從外觀門面就體現了其精神與特色。

1934年德國人費爾包(Willi Fehlbaum)接手了瑞士巴塞爾一家建築設計公司的事業,1950年他便在威爾小鎮成立維特拉公司並且買地興建廠房,逐步開拓設計事業,沒想到一場大火在1981年燒毀了大部分廠房,公司接班人羅夫‧費爾包(Rolf Fehlbaum)邀請英國高科技流派(High-Tech)建築師尼可拉斯‧葛林修(Nicholas Grimshaw)設計新的房舍,自此開啟了維特拉新的面貌。

Vitra維特拉可以稱得上是歐洲現代傢俱特別是座椅的設計中心, 1980年代起因為新的接班人與廠區建築設計,Vitra除了承續原有的簡單樣式、豐富色彩、環保概念辦公與居家座椅設計生產之外也開始致力於設計人才的培育,並設有工作坊提供課程讓民眾參與,從一家私人設計生產公司發展出具有社會教育使命的博物館與教育中心。

維特拉博物館收藏了數百張近百年來重要的座椅設計:例如丹麥設計大師潘頓(Verner Panton)設計出全球第一張椅身與椅腳一體成型的經典作品,他的座椅線條宛如美人魚,不僅重是人體工學更具觀賞價值,至今還是許多人的最愛。同時為特拉也持續與全球頂尖的設計師合作推出新的設計產品:Jasper Morrison、Mario Bellini、Marcel Wanders、Ronan and Erwan Bouroullec等設計師都與維特拉有精采的合作設計。 一個原來以生產葡萄酒為主業的小鎮,因為一家私人公司改變了整個生態,威爾鎮如今已經是椅子之鎮的代表,維特拉公司甚至邀請當地居民與商家公同參與「椅子之城」計畫,參予者從維特拉典藏的世紀經典椅中選擇適合與喜愛的款式,依據原設計放大一點五至八倍大,然後將其置放在小鎮公共空間,成為新的公共藝術設計,自1990年至今二十年,已經有二十張椅子被選擇成為公共藝術並出現在小鎮的各地。

參觀維特拉博物館如果沒有報名團體導覽行程,廠房區等大師建築就無法參觀,但是由蓋瑞設計的白色流線博物館以及由赫爾佐格與德梅隆設計的消費中心則開放所有觀眾參觀。博物館每年有三到四檔主題或專題性設計展覽,並且策劃設計展覽在全世界各地巡迴展出,參觀展覽後觀眾也可以到消費中心選購小型模型或其他紀念品,其他樓層則展示了維特拉生產的設計家飾在不同空間的景觀,同時可以訂購。

維特拉與威爾小鎮成就了企業、公共藝術與居民生活的結合典範。

時尚設計博物館

比利時的安特衛普(Antwerp)是歐洲甚至是全世界重要且知名的貨運港,但是許多人不熟析其實這裡不但是鑽石重要的加工城市與交易中心,同時也是歐洲時尚的重要據點之ㄧ。城裡當然少不了鑽石博物館(Diamantmuseum)與時尚設計博物館(ModeMuseum Provincie Antwerpen)。

安特衛普是個極為富裕的城市,傳統的海運事業更塑造了城市自由不驥的氣息,當然也孕育出富有創意的思想與藝術家,比利時當代藝術家大多選擇在此設立工作室創作而非首都布魯塞爾,國際時尚界重要的安特衛普六君子(The Antwerp Six)也來自此地的皇家藝術學院。

1980與1981年畢業於安特衛普皇家藝術學院服裝設計系的六位學生Walter van Beirendonck、Ann Demeulemeester、Marina Yee、Dirk van Saene、Dries van Noten、Dirk Bikkembergs(其後淡出)以及後來加入的Martin Margiela。風格截然不同:Whilst Van Noten的圍巾使用異國情調的布料、珠狀的薄紗,染印的裙子則是來自印度、摩洛哥和埃及傳統手工藝;Van Beirendonck從未來主義的時尚概念出發設計,大膽的圖案與剪裁,都帶著誇張與挑戰。最初他們共同籌畫時裝秀,1988年倫敦的時裝週上一鳴驚人,獲得前所未有的高評價與掌聲,英國媒體也謂他們取了安特衛普六君子的封號,同時國際時裝界也注意到安特衛普的學院訓練及成績,充滿創造力的設計與完美無暇的比利時流行工業手藝在流行時尚圈也占據了重要的版圖。

雖然倫敦時裝週的成功打響了這些年輕設計師的名號,他們並沒有選擇倫敦或巴黎發展,反而繼續留在安特衛普開發品牌,同時有了獨立的展示空間與店面,安特衛普六君子掀起了新設計師的創新風潮,這些店面在市區連結成一條時尚大道,而大道中心則是設計實尚博物館。安特衛普六君子響亮的稱號,使得每年皇家學院服裝設計系的畢業秀總是吸引眾多目光,每年六月,安特衛普擠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國際記者、雜誌編輯和攝影師,企圖尋找下一個新天才。

安特衛普時尚設計博物館(ModeMuseum Provincie Antwerpen)在時勢推波助瀾下開館,每年有兩檔重要的設計主題展覽介紹時裝設計的歷史與最新動向。目前展出的是帽子大師瓊斯(Stephen Jones)的頂上設計,一百二十件天馬行空的帽子件件都是藝術創作,這些收藏都來自安特衛普本地Geert Bruloot與Eddy Michiels收藏家,看來安特衛普之成為時尚流行的重鎮早有跡可循。三十年來瓊斯位許多知名國際品牌設計,甚至黛安娜王妃、瑪丹娜、凱莉米諾到碧昂斯等名人都在各個場合與音樂錄影帶中展示了他的設計。

走在安特衛普的街道上看著每個玻璃櫥窗所展示的不同設計師最新創作,流行的氣息就瀰漫在每個移動的步伐裡。

香水博物館

巴黎有數不清的美術館、博物館,但是在歌劇院與老佛爺百貨公司附近有一家香水博物館可能知道的人就不多。香水的重要性,對歐洲人而言就像是另一件衣服必須穿戴一般的程序,同時也是禮貌與代表個人品味的展現。

擁有超過三百年歷史的法拉戈娜(Fragonard)香水是法國歷史悠久的品牌,至今還保留歷史的香水工廠。來自小鎮Grasse,但是如果走訪巴黎,法拉戈娜在此也有工廠、展示櫃與博物館(Musee Du Parfum)。在香水博物館裡觀眾可以回故鄉水產生的歷史以及如何製造的過程,甚至每個年代不同的香水瓶都是精采的藝術設計傑作。

1983年香水博物館已經在巴黎開始展示,不同我們以往參觀博物館的經驗,這一次是真正能在肌膚上體驗,而且是用嗅覺來參觀館,香水從原料選擇、蒸餾、浸泡與油淬法其中不僅要對自然植物有科學的分析,還必須在嗅覺的世界裡製造出想像的空間,其實在喧囂的巴黎街頭,此處突然是靜謐安詳的天堂。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