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8月 16, 2011

Sharjah Biennial 10 沙迦雙年展



沙迦雙年展自1993年開始舉辦。2011年3月的第十屆雙年展正式開幕,正式邁入第二十個年頭,兼具地域文化特性與國際當代藝術發展脈絡,從原本地方性的藝術展覽到今天成為中東地區代表阿拉伯文化最重要的當代藝術活動。

第十屆沙迦雙年展仍由柏瑟金(Jack Persekian)擔任藝術總監,三位策展人分別為定居芝加哥身兼藝術家及作家等身份的艾法錫安(Haig Aivazian)、獨立策展人與作家莎爾提(Rasha Salti)與古根漢美術館阿布達比分館策展人寇特(Suzanne Cotter),前兩位擔任主要策劃,後者則協同參與。以主題「謀定雙年展」(Plot for a Biennial)做開放式的命題,將雙年展當作是對象目標進行創作計畫,來自36個國家的119位藝術家受邀參與,其中更有高達百分之65的作品由雙年展委託創作的新計畫,此舉在世界各雙年展中比例之高者甚少。

策展人在展覽開幕時表示本屆雙年展就像是影片的場景調度與劇本撰寫,沙迦城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應該被放在一個舞台上觀看,經由各個領域的藝術電影、音樂、戲劇、視覺藝術營造多元的對話空間,呈現忠誠與背信、奉獻與墮落、敗露與轉換等字彙的意義內涵,同時也揭露城市的脈動與韻律。展覽與表演活動除了沙迦美術館(Sharjah Art Museum)主展場之外,還包括歷史古蹟區與電影院、劇院,還有居民休閒最經常使用的公共廣場與球場。依據導覽圖尋找作品與觀看表演的同時,其實也穿梭在沙迦的歷史走廊並且體驗最在地的居民生活型態(特別是從杜拜來到沙迦,杜拜的紙醉金迷與沙迦的緩慢步調在三十分鐘的車程裡卻成了兩個不同的世界的距離)。

本屆的雙年展特別委託創作拍攝多部影片,其中有芭瑞(Judith Barry)的<開羅故事>(Cario Stories...)超過一百個小時的埃及婦女訪談剪接穿插演員的表演講述2003年起伊拉克戰爭對開羅地區的文化經濟衝擊;黎巴嫩藝術家史蒂芬(Raina Stephan)的<索雅德霍熙妮三個消失的事件>(The Three Disappearances of Soad Hosni)藉由埃及最知名的女演員索雅德霍熙妮曾經演出的八十多部影片影像與聲音剪接回顧這位女星的演藝生命與埃及的社會文化到2001年因為流言而在倫敦跳投自盡的故事,透過一位女性演員反應出時代的文化與性別的議題,同時也在探討阿拉伯文化社會與西方觀點的差異;戈塞因(Ahmad Ghossein)的<我的父親仍是位共產黨員:被出版的私密>(My Father is Still a Commnuist: Intimate Secrets to be Published)是他與父親超過十年的對話錄音與影像;在達卡與紐約的作家兼藝術加墨海門(Naeem Mohaiemen)的<年輕不復當年...Part I>(The Young Man Who Was No Longer A...Part I : United Red Army)如同他一慣的創作探討人類心中未竟的理想烏托邦,2006年起他研究激進左派於1970年代瓦解與暴力衝突的運動革命歷史;由作家及藝評人巴薩爾(Shumon Basar)、建築師魏玆曼(Eyal Weizman)與YBA世代藝術家威爾森姐妹(Jane and Louise Wilson)共同創作的<面對演出: 建築看見了什麼?>(Face Scripting: What Did the Building see?)描述的是2010年元月的真實事件,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 Hamas)高層邁卜胡赫( Mahmoud al-Mabhouh)在杜拜五星級酒店被殺,杜拜警方現鎖定 11名持歐洲護照疑犯。這支暗殺隊在杜拜逗留僅 19小時,只花 10分鐘就將邁卜胡赫殺掉,一人更潛逃香港。杜拜相信暗殺行動背後有國家指使,哈馬斯則直指是以色列情報機關「穆薩德」( Mossad)所為。杜拜警方後來將影片在城市每個公共空間螢幕播放,更上傳到Youtube欲將歹徒繩之以法,超過數以萬計的電腦使用者已經觀看過飯店監視器所拍錄下的畫面。此創作不在還原或以紀錄式的影片呈現事件,而是探討科技影像是否真實捕捉真實。

知名的黎巴嫩夫妻欓導演哈蒂湯瑪斯與喬瑞吉(Joana Hadjithomas and Khalil Joreige)的特別為雙年展的創作<黎巴嫩火箭研究社:紀念碑的基本元素>(Lebanese Rocket Society: Elements for a Monument)一反他們的影像創作,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火箭筒裝置矗立於美術館正前方,1960年代一群黎巴嫩學生在教授帶領下興起了宇宙太空研究熱潮,不同於中東地區的軍事武器製造,他們純粹對科技與太空感到興趣,但是沒幾年熱潮退去,這個裝置好像在為曾經逝去的一股青春熱情建造一座紀念碑。

凱莉德(Aisha Khalid)的<喀什米爾披肩>(Kashimiri Shawl)懸掛在大廳入口,弔詭的是從一面望去繡織出傳統美麗的圖騰,再往另一面觀看卻赫然發現都是一根一根的金針所圍繞的圖案,圖像與真實,視覺與觸覺竟是如此大的矛盾差異。塔貝(Rayyane Tabet)的<家在中立地>(Home on Neutral Ground: a project in three parts)以阿拉伯地區最受歡迎的板球場為場景(民眾瘋狂的程度就像世足賽一般),但卻是在沒有比賽的安靜夜間,觀眾站在空洞的空間,遠處的兩面牆壁投射球場夜間的風景,瘋狂廝殺與叫囂在此時化為烏有,像是短暫的和平,其實也在暗喻中東地區烽火不斷的爭執何時停歇。

凱瑞西(Imran Qureshi)的<為我摯愛的土地祝福>(Blessings Upon the Land of my Love)在沙迦藝術專區Arts Area的中庭揮灑紅色的圖案,這些圖騰都是傳統阿拉伯文化的建築雕飾,如今顏色卻是火紅放浪,突然出現在完全沒有雕琢的建築內顯得更加騷動不安。

就如同策展人所描述的,雙年展的主題就是雙年展,藉此由藝術家在各種衝突轉譯的過程找到作品與環境妥協或是合作的方式,雙年展是一個空間是一個平台,也可能只是一段時間,參予者在其中都扮演著諸如背叛者或是合作者亦或是實驗者的角色。特別是今年的沙迦雙年展的音樂主題,這是傳統視覺藝術展覽少見的特別委託計畫創作與表演,音樂涵蓋從爵士到哥納瓦(Gnawa)阿拉伯傳統音樂,策展人強調跨界藝術的合作是今年的主題宗旨之ㄧ,音樂同時也豐富了視覺展覽的內容。

為期八周的沙迦雙年展將於2011年5月16日閉幕,沙迦藝術基金會也邀請國際三位策展人與藝評家評選出總獎金三萬美元的雙年展藝術獎。凱瑞西(Imran Qureshi)的<為我摯愛的土地祝福>(Blessings Upon the Land of my Love)獲得一等獎;史蒂芬(Raina Stephan)的<索雅德霍熙妮三個消失的事件>(The Three Disappearances of Soad Hosni)獲得二等獎;多內莉(Trisha Donnelly)的新作獲得三等獎。

塔貝(Rayyane Tabet)以<家在中立地>(Home on Neutral Ground: a project in three parts)獲得新秀獎;托菲克(Jalal Toufic)以作品<母與子: 或者是欲望的幽微目標>(Mother and Son; or, That Obscure Object of Desire)獲頒特別獎,被評甚譽為集哲學家、藝術家與思想家於一身。

2011年第十屆沙迦雙年展展出期間所發生的抗議與解職事件其實都像是與策展論述中所列舉的糾葛妥協現象相互對應,似乎這些事件也成了雙年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這些事件都反映了真實在阿拉伯地區面對傳統文化與主流價值衝突時所衍生的群體焦慮與種性的理性迷思。今年的展覽與表演分布在全城的十七個地點,走過每一條街

道,觀看路邊的商店與人們都可以感受到蕭條的氣氛,沒有杜拜的西方社會消費生活,這裡的步調緩慢,商家沒有生意,左鄰右舍都在路旁聊天。可是一到休息時間,美術館廣場充滿人潮,兒童的嬉笑聲與男人的么喝,這時才感覺到沙迦生氣活潑的一面。

這裡的美術館與雙年展完全免費提供居民參觀,有時在美術館突然看見荷槍的警察會突然心生在西方社會的恐懼,但是不論大人小孩還是愉快的看著展覽,在這個社會裡其實她們因此而感到自在安全也不一定。觀看展覽當然是一個絕佳的經驗,但是在雙年展的同時感受不同文化的衝擊更顯示出當代藝術在此所呈現的力道。

第十屆沙迦雙年展

時間:2011年3月16日-5月16日

沒有留言: